总访问量:

欢迎访问! 登录

新闻:福州之行,有福同行

【团队活动】

更多新闻

福州之行,有福同行

,Nov. 29, 2024

      2024年11月22日,深秋时节,秋风送爽。金属稳定同位素课题组的小伙伴们欢聚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拉开了一年一度的秋游序幕。本次活动为期三天,吸引了课题组师生、各地校友及家属共80余人参与,规模盛大,氛围热烈。

      福建福州,地处东南沿海,别名榕城,古称闽都,因“州北有福山”而得名,已有2200多年的悠久建城史。自古以来,这座城市以其“七闽天东南,群山号未绝。其中长乐郡,佳丽比吴越。日出朝可攀,地温冬不雪。”的自然风貌享誉八闽。漫步榕城,山水相融、生态清新,历史悠久,钟灵毓秀。自然禀赋与文化底蕴交相辉映,展现出一座城市的独特风采与千年传承。

风车.jpg

 海上风车

      探访福州,味蕾先行。22日下午,我们抵达福州站,贴心的接车服务将大家送往当天晚餐目的地——福州老字号“渔傅·霞浦海鲜”。道地的霞浦海鲜,果然名不虚传。炒碎螺、啫三鲜、蒸鱼饺、翡翠鲍鱼羹、蒜蓉竹蛏……一道道特色菜品陆续上桌,鲜香扑鼻,瞬间唤醒了味蕾。菜品整体风味清淡,却充分保留了海鲜的原汁原味,让习惯重口味的川渝人也大呼美味。在欢声笑语中,我们不仅品尝了福州的地道美食,也为接下来的旅程增添了更多期待。

海鲜.jpg

特色海鲜

      平潭风光,自由逐风。第二天,我们踏上了平潭岛的探索之旅。平潭岛是中国第五大岛,也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岛屿。在北部湾,壮观的大风车矗立海上,伴随着海风缓缓转动。而我们,在海风的撩拨下,每个人的头发肆意狂舞,有时甚至站不稳脚。尽管海风强劲,大家仍然热情高涨,迎着风一步步攀上高处,俯瞰广阔无垠的海面。在这一刻,我们我们仿佛与风融为一体,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与畅快。平潭的风光与豪迈的海风,将这一日的记忆镌刻得格外深刻。

随时随地大小照.jpg 

风中凌乱组

四大天王.jpg

四大天王组

      下午,我们来到了平潭北港村,一个石头堆起的浪漫渔村。垒石为墙,红灰为顶,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石厝群落。“平潭岛,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这句多年前流传的民谣形象地道出了石头厝的诞生环境和特征。漫山遍野的花岗岩为“起厝”提供了廉价易得的建筑原料。石厝屋顶的瓦片也极为讲究,中间一片瓦片弓压在两边凹瓦上,形成水槽便于排水,弓瓦上再压上一排石块防风掀开,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村中还有一处著名的景点——“会唱歌的石头”。由于岩石成分不同,敲击时会发出“哆来咪发唆”的音色,宛若自然的乐器。在这一奇妙的景点,大家兴致盎然,纷纷用石头敲击,尝试“演奏”。沿着环岛路散步,石头的风情、人文的温度,让这个下午变得格外舒适惬意。

 

海景房.jpg

石头屋与海景

      如果说前面的行程是温馨而美好,那么接下来的旅程则充满了狂野与热闹。傍晚,我们来到了最美风力发电田——平潭长江奥。一座座高耸入云的风车错落有致地耸立在沙滩上,细长的叶片随风而舞,好不壮观。尽管天气不佳,未能见到蓝天白云、碧海荡漾的景色,但大家从不缺少发现快乐的热情。没有好景色,但有好玩乐——沙滩车。起初,大家还抱着观望的态度。当第一位勇敢者率先骑上沙滩车,四轮“小摩托”瞬间成为我们的快乐源泉。一人紧握方向盘,掌控速度与方向;一人落于后座,听风观浪;再有一杆立于车尾,旗帜飘扬。四轮“小摩托”扬沙而来,颇有电影《速度与激情》之感。海风呼啸,海浪涛涛,欢呼尖叫不绝于耳,前方视野一望无际,无需考虑任何,只剩下单纯的快乐。连黄老师也忍不住化身“神车手”,体验了一把沙滩狂飙。

沙滩车队.jpg

 

沙滩车队

越走越多.jpg

越走越多组

      读史观景,回味悠长。第三天,我们的行程从千年古刹——西禅寺开始。登上罗汉堂,俯瞰寺庙全貌,古朴的建筑在晨光中熠熠生辉,宁静与神秘的氛围令人心生敬畏。在这里,大家短暂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细细感受着内心的平静。旅程的最后一站是福州的地标景区——三坊七巷。这片古老街区发轫于晋朝,成形于唐、五代,完善于两宋,鼎盛于明清。 街区坊巷相连,粉墙黛瓦,古建精致,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众多名人曾居住于此,从三坊七巷走出的名人,与近代以后的重要历史事件息息相关,如虎门销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等。怪不得有“一片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的说法。参观了名人故居后,大家便开始在街巷中逛逛吃吃,品尝种种福州“好味”。鱼丸弹牙,肉燕鲜美,捞化香味浓郁、芋泥甜而不腻……最后,大家在网红地标“爱心树”前打卡留念,为此次福州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虎纠,丫霸(福州话:厉害)!

福州特色小吃.jpg

福州小吃:鱼丸、肉燕、牡蛎煎等

      本次活动不仅为大家提供了放松身心的机会,更为课题组成员搭建了相互交流、加深友谊的平台。感谢黄老师和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感谢大师姐陈栩琦、大师兄盛佳儒以及蔡誉儇同学的精心策划与组织,同时感谢各位小组长的辛勤联络。旅程虽然短暂,但那些美好的瞬间将永远珍藏在我们的记忆里。带着满格的动力,回到科研岗位上,迎接新的挑战吧!我们,下次再会!

海岛合照.jpg

 

 

编辑:罗翠华   吕炜昕

图片:组内成员

通讯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环境资源楼814
邮政编码 230026
电子邮箱 zbj0601@ustc.edu.cn
电话 +86-551-63606255
皖ICP备050025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