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访问量:

欢迎访问! 登录

新闻:2023博士毕业记

【团队活动】

更多新闻

2023博士毕业记

陈振武,June 14, 2023

      2023年5月22号,张兴超、陈振武、王睿睿三位同学顺利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三位同学的博士论文题目分别是:《黄土和气溶胶的锌和镍同位素研究》、《玄武质岩浆作用中的钒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典型表生环境中Cu和Cd迁移行为的同位素示踪研究》。张兴超同学通过Zn和Ni同位素示踪了大气中金属元素的来源以及金属元素沉降后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陈振武同学研究了V同位素在玄武岩岩浆作用中的分馏机理,为应用V同位素示踪地幔氧逸度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王睿睿同学利用Cu同位素揭示了氧化还原条件复杂的水稻土中Cu的迁移行为,通过Cd同位素制约了巢湖沉积柱中Cd的再迁移行为和四膜虫累积Cd的途径。博士毕业之后,张兴超同学将前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陈振武同学继续留在课题组从事博士后工作,王睿睿同学将前往江苏大学担任讲师职位。

      回首过去几年的研究生生涯,他们感慨良多。

      张兴超:时光飞逝,从本科踏入科大校门的那一刻起,已经过去了近11年。这期间有初入校园的欣喜和好奇,中期的困难和迷茫,以及最终拨云见日获得博士学位的喜悦。这段人生经历让自己收获了许多,成长了许多,也更加明确了未来前进的方向。感谢黄老师和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的帮助是我前进不可或缺的动力。衷心希望大家在未来都能越来越好。在科研和学习的过程中,我其实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摇摆期”。虽然在努力的去做相关工作,但是实际上对后续的发展方向充满迷茫。很多工作都停留在“不排斥”的状态,但是并没有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兴奋点。不过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自己的关注点慢慢集中到了元素的源汇过程及其驱动因素上。我在博士期间的研究,也主要通过同位素等地球化学手段,对Zn和Ni等营养元素的大气传输过程,以及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了认识。未来也希望沿着这个方向继续走下去,希望能够通过同位素等手段,从元素迁移行为的视角,对人类活动背景下生态系统的响应,以及相关扰动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命健康的影响,有更好的认识。

      陈振武:当毕业的时刻真正到来,除了喜悦,更多的是一种平和。我是二零一六年来到科大读研究生的,初入课题组时就感受到了师兄和师姐的热情接纳,让我能够快速地融入到温馨的实验室氛围中。在这七年里,得到了黄老师和课题组师兄弟姐妹们无尽的照顾和帮助,在这里首先表达自己的感激和谢意。春游岸上草原,夏夜暴走天鹅湖,秋日烧烤南淝河,冬雪天爬大蜀山,都是我心底里最温暖的回忆。在科研和心态上,我都算经历了很多,自己的第一篇文章历经十次投稿才得以发表,其中的困难和艰辛曾让我陷入深深地自我怀疑。所幸,在黄老师和丁昕老师的帮助下,我能够克服心态上的困难,勇敢地完成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这也让我意识到,科研初期想“憋”一篇大文章是极其不容易的,它需要充分的知识积累,一旦文章发不出来,只会让自己压力倍增,清晰的自我认知和脚踏实地的践行才是对自己的负责。科研道路荆棘丛生,科研周期经年累月,我会适时的给予自己正反馈。博士毕业意味着新的开始,下一阶段任务艰巨,同侪们的优秀催促着我:积极向上,迎接挑战,努力前行。

      王睿睿:三年前跌跌撞撞走进Fang’s Group这个大家庭,揉揉眼睛,抬头四望,一切都很新奇。三年后,我博士毕业了,激动又陌生。三年科大的学习和生活让我逐渐成长起来,收获颇多。非常感谢黄老师三年前给我机会让进入课题组,感恩这三年里黄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和教诲,感恩课题组其他老师、师弟师妹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初入课题组,一切都很陌生,一次次的团建让我感受到课题组不仅科研做的好,老师和同学们更是积极向上、热情奔放。三年课题组的学习和生活,我见到了老师和同学们做科研的严谨,思想火花的碰撞;见到了他们在羽毛球馆的奋力呼拍,爬山时的窘相;见到了他们在吃辣时的满头大汗,掼蛋时的逆风翻盘和高兴欢呼。原来,科研和生活可以如此融洽、如此欢乐。课题组良好的科研环境,积极向上的氛围,安抚着迷茫、焦躁的我,非常感谢黄老师和课题组的其他老师竭尽所能为我们创造这么好的条件。每年的樱花大道合影见证了课题组的发展壮大,我只想祝课题组越来越好,因为我永远是课题组的一份子。三年博士生涯画上句号,新的人生阶段也即将开启。我知道未来会面临更多挑战,但课题组永远是我坚强的后盾,让我有勇气出去闯荡。最后,祝课题组所有人都有美好愿景!

图片1.jpg

通讯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环境资源楼814
邮政编码 230026
电子邮箱 zbj0601@ustc.edu.cn
电话 +86-551-63606255
皖ICP备050025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