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活动】
<2025/06/24>
第八届金属稳定同位素实验室掼蛋大赛圆满落幕:智慧碰撞,欢乐无限
2025年6月21日,第八届金属稳定同位素实验室掼蛋大赛在欢声笑语中圆满收官。本次比赛吸引了包括组内师生、优秀校友在内的60名选手同场竞技,参赛人数再创新高,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5/06/03>
研途撷英:2025届研究生毕业感言合集(二)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转眼间,又一批优秀的硕博研究生在课题组的悉心培养下完成了学业,即将踏上新的征程。此刻,在这里特别地将他们的毕业感想汇集成编,用文字记录他们的真情实感。愿这些真挚的文字,成为他们青春岁月的最好见证,也为课题组留下一份珍贵的精神传承。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5/06/03>
研途撷英:2025届研究生毕业感言合集(一)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转眼间,又一批优秀的硕博研究生在课题组的悉心培养下完成了学业,即将踏上新的征程。此刻,在这里特别地将他们的毕业感想汇集成编,用文字记录他们的真情实感。愿这些真挚的文字,成为他们青春岁月的最好见证,也为课题组留下一份珍贵的精神传承。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5/03/26>
金属稳定同位素实验室新超净室和MC顺利搬迁并投入使用
2025年3月中旬,金属稳定同位素实验室的新超净和新MC设备在地球和空间科学前沿研究中心的搬迁工作已全部完成,并正式投入使用。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5/01/06>
安心之名,实干之行——大师姐交接仪式
2024年12月31日,实验室大师姐交接仪式在专家楼会议室圆满结束。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5/01/04>
奋进正当时——金属稳定同位素实验室2024年会特辑
2024年12月3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属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实验室2024年年会顺利召开。本次年会为期一天,采用线下(专家楼三楼会议室)与线上(腾讯会议)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会议由李王晔、卫炜、丁昕、于慧敏、郝记华、康晋霆六位老师共同主持。实验室全体成员、特邀嘉宾及各地校友踊跃参与,会议现场气氛热烈。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4/12/15>
2024年课题组毕业记
万里征程,风正帆悬,2024即将结束。在这一年里,我们如常完成了人才的培养,课题组的四位研究生(两名博士生和两名硕士生)顺利完成了毕业答辩取得了相应的学位证书。再次回首毕业的情景,关于毕业、留学和未来、毕业生们都感慨良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感想吧!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4/11/29>
福州之行,有福同行
11月22日至24日,金属稳定同位素全组成员前往福州开启了本年度的快乐秋游之旅。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4/09/30>
球场争锋:智慧与速度的较量
2024年9月28日,秋风送爽,丹桂飘香,金属稳定同位素实验室于东区篮球场举办了首届“稳同杯”篮球赛。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4/07/02>
赛场风云:掼蛋比赛的激烈角逐
2024年6月30日,黄方老师课题组于环资楼824顺利举行“第七届掼蛋大赛”。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4/06/04>
薪火相传——大师兄的接力棒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4/05/09>
2024年组内硕转博考核
2024年5月5日下午两点,金属稳定同位素实验室组织对蒋海川、李杏、闫钊、张雅琦四位硕士二年级研究生进行了一年一度的“组内硕转博考核”,考核在环境资源楼824会议室进行。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4/04/11>
探索与成长:学术、文化与生活的交织
四位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属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实验室的优秀学生,分享了他们在欧洲留学期间的宝贵经历和深刻感悟。这段学习旅程不仅拓宽了他们的学术视野,更是他们青春岁月中一段难忘的记忆。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4/02/27>
游文昌淇水湾
游文昌淇水湾
北国遍历初春雪,南海难逢半日暇。
雨细云低花似玉,滩清水阔树连家。
风从万里吹银线,浪打千钧洗细沙。
应在此间年愈少,蓬头跣脚乱衣纱。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4/02/22>
舌尖上的春节:十地美食,家乡味的温馨记忆
在中国,春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它还是一个美食的盛宴。在这个美好的时刻,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会准备那些富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以此来庆祝新年的到来,同时也寄托着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十个不同地区的春节美食世界,感受那些独特的地方风味,以及它们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意义吧~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4/01/23>
十年探索,同位素新篇章:金属稳定同位素实验室2023年年会
2024年1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属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实验室开展2023年年会。这场融合了线下与线上的学术盛会,由六位老师主持,汇聚了实验室成员与特邀嘉宾,共同回顾了实验室十年来的辉煌成就,并展望了未来的科研蓝图。在这一天,我们见证了科研人员的辛勤与智慧,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4/01/06>
广州湛江野外考察:补充砖红壤风化剖面附近水样
2023年12月16日至12月1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属稳定同位素实验室卫炜副研究员、明国栋特任副研究员与张雅琦同学前往广东湛江,进行为期两天的野外考察,采集砖红壤风化剖面附近的水样,进一步深入了解风化过程中元素循环问题。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3/11/07>
秋韵洛阳:三天团建之旅,感受古都风华
十一月初,秋意渐浓,秋季学期已经过半,为了放松身心,激发工作热情,加强组内凝聚力,延续组内传统,课题组于2023年11月3日~11月5日组织本次洛阳行。洛阳行程共计三天,食在洛阳,玩在洛阳,接下来一起看看我们快乐的洛阳之旅吧!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3/09/21>
我的研究生之夏——探寻与成长
盛夏的骄阳铺洒大地,生活的小调格外迷人,暑假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在炎炎夏日,我学习我玩耍,认真生活的难忘瞬间,密密麻麻交织成了一张记忆大网。2023年的暑假,我穿越了杭州的江南水乡,漫游在天津的渤海之滨,徜徉于北京的千年古都。当然,大部分的时光我和同志们一起在科研的海洋中航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这段时光里,我感受到了友情的温暖,以及与老友重逢的慰藉,都成为我生命中的光点。接下来,让我与您分享,这个充实多彩的研究生之夏。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3/09/21>
我的2023之夏
2023年的暑假,我同来自大陆其他八所高校的近六十名本科生一起在宝岛台湾度过了难忘的夏天。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3/09/19>
2023之夏——“初识科大”
自七月份来科大学习已有近两个月的时间,而我对科大的了解也在这两个月中逐渐丰富了起来。初进科大,科大中的建筑给我一种十分古朴、厚重的印象,而东区内的孺子牛以及初代郭沫若校长的雕像则烘托了科大浓厚的人文氛围。西区也西湖中的黑天鹅以及许多散布科大的小野猫也都十分具有活力。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3/09/18>
七彩云南,大美中国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3/09/18>
金属稳定同位素实验室 稳稳向前冲!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3/09/18>
我的2023之夏 ——在路上,在成长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3/09/18>
我的2023之夏——去见想见的人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3/06/14>
2023博士毕业记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3/04/30>
相知无远近—送别Joti Rouillard研究员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3/04/18>
2023年组内硕转博答辩考核顺利进行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3/03/27>
春意盎然!课题组赴黄山春游,畅享山水之美
随着春天的脚步渐渐临近,为缓解工作压力,激发团队活力,加强团队凝聚力,课题组于2023年3月17日~3月19日组织进行本次春游活动,于3月18日前往中国著名旅游胜地黄山,3月19日前往悠悠古镇——黄山宏村。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2/12/26>
携手并进,共克时艰!
2022年最后一次组会,记录了我们一起携手并进,共克时艰!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2/12/25>
携手同心 共克时艰
结合当前防控形势,学校不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有效遏制了病毒在校园快速传播。课题组备好N95口罩、退热清咽药物,成立互助小组相互照应,保障了大家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2/10/18>
邓庚辛同学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2022年10月15号,一定是令邓庚辛师兄难忘的一天,今天他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今后他将继续留在组内进行科研工作,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邓庚辛师兄的答辩内容与感想。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2/10/16>
赓续传统——课题组入学新生参观校史馆
2022年10月13日,课题组新同学按照传统参观校史馆,旨在让新同学了解科大历史,学习科大学风。本次参观由郝记华老师和康晋霆老师带队,参加学生有博士后、博士、研究生新生以及几位即将进组的本科生,此次活动还参观了校博物馆。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2/10/04>
欢乐轰趴庆国庆
2022年10月3日,金属同位素实验室的成员们冒着近40摄氏度的高温,在合肥格林硅谷小区五十八号进行了愉快的轰趴活动。本次活动由方舒彬同学负责组织,实验室的老师们倾情赞助。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2/08/30>
文化传承,实验室的大师兄们
8月21日,金属稳定同位素实验室“大师兄”交接仪式顺利举行,实验室迎来了新一任“大师兄”方舒彬。从优秀大师兄吴非到暖心大师兄宫迎增,再到靠谱大师兄邓庚辛,“大师兄”制度,逐渐发展为实验室的独特文化。勇挑重担做表率,尽责实干有担当。大家的实际行动让“大师兄”不仅仅是一个名称,更成为了一种精神力量。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2/08/24>
金属稳定同位素成员赴贵州-陕西地区野外学习
7月26日-8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属稳定同位素实验室博士研究生董琳慧跟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徐林刚副教授团队,对贵州、陕西多个地区的重晶石矿、锰矿和金矿进行了野外/井下考察和采样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2/07/18>
大别山野外采样圆满完成
7月14日早上,为了研究榴辉岩等高级变质岩中平衡相矿物之间金属同位素的分馏系数等科学问题,课题组的李王晔和古晓峰两位老师带队深入大别山典型的榴辉岩剖面-碧溪岭进行样品的采集工作。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2/06/05>
课题组第五届掼蛋比赛精彩回顾!
2022年6月4日,黄方老师课题组于环境资源楼824室顺利举办“第五届掼蛋大赛”,黄方老师对本次比赛倾情赞助,李王晔老师、大师兄邓庚辛精心策划安排。本次比赛侧重于丰富组内师生在科研之余的娱乐活动,促进组内新老成员交流,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比赛共分为三个环节:“积分赛”,“半决赛”和“决胜赛”。先进行“积分赛”,决出前16强参与“半决赛”、“决胜赛”,进行冠亚季殿的争夺。当天共有42人全程参加比赛。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2/05/23>
记组内毕业答辩
5月18日,这是一个微风飒爽的春日,课题组的四位研究生(一位博士生和三位硕士生)顺利完成了他们的毕业答辩。让我们看一看他们的毕业设计内容和毕业感想吧。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2/04/27>
组内博士资格考试顺利进行
2022年4月24日下午,金属稳定同位素实验室对陈栩琦、方远两位二年级的研究生进行了一年一度的“组内硕转博考核”,考核在环境资源楼824会议室及线上会议室同步进行。由报告、提问两个环节组成,大三及以上学生旁听。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2/04/27>
身边的宝藏之校园地质实习
研究地球科学,读万卷书,亦要行万里路。疫情期间,行万里路有点奢望,无法身处野外感受地质的魅力。但是,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校园里就有很多值得关注的地质现象。正逢第53个世界地球日,金属稳定同位素实验室的本科生、研究生们于4月20至21日在校园内开展了岩石学地质实习。本次实习由姜鼎盛博士、胡霞博士以及邓庚辛同学带队,围绕校园建材中典型的岩石学现象进行。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2/01/19>
记巢湖野外采样
1月14日,由郝记华老师带队,课题组多位同学参与一同前往巢湖,开始了为期一天的野外采样。我们通过布设沉积物捕获器来来获取巢湖水体的藻类和沉积物,以研究巢湖及周边流域磷元素循环和沉降机理,希望对巢湖蓝藻水华与磷浓度超标提供精确的制约和合理的解决方案。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2/01/18>
一起向未来!——金属稳定同位素实验室2021年会特辑
2022年1月16日,中科大金属稳定同位素实验室“2021年终总结会议”顺利召开。会议于线下(环境资源楼824),线上(腾讯会议室)同步进行,为期一天,分为五场,分别由李王晔、丁昕、于慧敏、黄建、郝记华五位老师主持。课题组的老师、特任副研究员、博士后、硕博研究生、大四本科生及重要嘉宾分别进行报告。这既是总结旧年、计划新年的分享会,也是大家齐聚一堂、共吐心声的联欢会。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1/12/05>
石震同学在12.05组会上作诗一首
石震同学在12.05组会上作诗一首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1/10/20>
祝贺:董琳慧获得2021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21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2021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结束,本年度评奖中,课题组董琳慧同学荣获2021年度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1/09/21>
课题组第四届掼蛋比赛!
2021年9月19日上午,黄方老师课题组于环境资源楼824室顺利举办“第四届掼蛋大赛”,本次比赛由黄方老师赞助,李王晔老师策划安排,旨在活跃组内的科研氛围,提高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丰富中秋佳节期间的娱乐生活,增进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友谊。比赛共分为两个环节:“积分赛”和“决胜赛”。先进行“积分赛”,决出前16强参与“决胜赛”,进行冠亚季军的争夺。当天共有28人全程参加比赛。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1/08/26>
2021年中学术交流会
2021年8月22日,中科大金属稳定同位素实验室《2021年中学术报告交流会》顺利召开,会议于线下(环境资源楼824),线上(腾讯会议室)同步进行,为期半天,分为四场,分别由李王晔、于慧敏、黄建、丁昕四位老师主持。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1/08/26>
薪火传承——黄方老师带领课题组入学新生参观校史馆
2021年8月23日,课题组新入学的研究生们在黄方老师带领下参观了校史馆。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1/08/02>
美不胜收——记阿尔泰可可托海野外采样
记七月新疆野外实习工作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1/07/01>
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7月1日上午8时,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战鹰掠过拉开序幕,礼炮百响响彻云霄,经典歌曲昂扬奋进。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观看直播盛况,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共同回顾百年征程波澜壮阔,体会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1/03/15>
组内博士资格考试感想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1/03/15>
组内博士资格考试顺利进行
2021年3月14日下午,金属稳定同位素实验室对四位二年级的研究生进行了一年一度的“组内硕转博考核”,考核在环境资源楼824会议室及线上会议室同步进行。类似于欧美研究生院的qualify exam,考核目的是找出学生的短板,找到他们的知识边界,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确定他们是不是有能力攻读博士学位。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1/02/13>
稳稳当当过大年!
不平凡的2020年过去了,这一年的很多大事也随之而去,但是疫情仍未走远,对于家在中、高风险地区的同志们,以及有较多科研任务、时间紧迫的同志们,出于多方面考虑决定留校过年。然而这个决定却让大家体验到了不一样的新年,更让大家感受到了实验室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1/01/18>
2020实“鼠”不易,2021“牛”转乾坤——金属稳定同位素实验室2020年会特辑
2021年1月17日,课题组“2020年度总结报告会”于环境资源楼824会议室召开,为期半天,分为四场,分别由李王晔、于慧敏、黄建、郝记华四位老师主持。课题组的老师、特任副研究员、博士后、硕博研究生及大三、大四本科生分别进行报告,分享过去一年的点滴,表达对来年的期冀。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0/11/27>
致敬英雄城市:武汉团建活动
2020年11月20日—23日,黄方老师课题组在武汉举行团建活动。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战疫的胜利。如今疫情平稳,我们带着敬仰之情来到这座城市,既是增强集体凝聚力,也是向抗击疫情的英雄们致敬。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0/11/06>
承红专之志,育贤能之才——实验室2020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圆满收官
2020年10月,经考核,共有8位同学被录取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属稳定同位素实验室攻读研究生学位,他们分别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杨林、文秋玉,湖南师范大学郭瑞,安徽大学盛佳儒,西北大学石震,东北大学刘粲,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舒婷以及成都理工大学王思杰。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0/11/04>
2020年郭沫若广场全家福
2020年11月3日,课题组老师同学们齐聚在郭沫若广场合影留念。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0/10/22>
重庆CGU之行
2020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CGU)在美丽的山城重庆召开,课题组的老师、学生们共10余人来到了会议现场。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0/10/13>
祝贺金属稳定同位素实验室喜提第二台MC
2020年10月12日早,气爽风凉,实验室购买的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顺利落地合肥。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0/07/23>
金属稳定同位素实验室2020年中总结 ——扬帆起航,再创新高!
2020年7月21日,课题组《2020年中学术交流报告会》顺利召开。会议于线下(上半场:理化大楼12007;下半场:环境资源楼824),线上(zoom会议室)同步进行,课题组老师、特任副研究员、博士后、硕博研究生、本科生依次报告,内容包括过去半年工作进展,未来半年——三年研究计划,新想法以及所负责的组内公共服务等。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0/07/10>
2020研究生毕业记
光阴荏苒,2020年的毕业季已接近尾声。本课题组今年有三位硕士毕业生,刘梦蜀同学将前往德国赫姆霍兹联合会于利希研究中心IBG-3攻读博士学位,曾振同学将就业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白瑞霞同学将前往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继续深造。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0/06/23>
而今迈步从头越——记2016级本科生毕业
2020是一个特殊的年度,对于科大而言,许多人已经缺席了整整一个学期。2016级本科生经历了云赏樱、云答辩,终于再次回归校园,迎接属于他们的毕业。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0/05/17>
Qualify后记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0/03/16>
“螃蟹会议”——诚挚邀请不甘于“暂停”的你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几乎所有人的生产生活、学习工作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一切仿佛被按下暂停键,但是科研并不甘于“暂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方教授和南京大学李伟强教授共同决定,于2020年3月15日10:00,通过腾讯会议客户端,开始首次大型线上金属稳定同位素学术会议的尝试。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0/01/16>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金属稳定同位素实验室2019年会特辑
2020年1月13日下午,黄方老师课题组《2019年课题组年会》于环境资源楼824会议室顺利召开,主要内容是总结一年中的主要进展、经历以及新年规划。在这里,大家找到了初心,收获了感动,明确了未来的方向,坚定了对2020年继续勇攀高峰,不危险阻的勇气!此次年会圆满成功!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20/01/12>
第三届掼蛋比赛圆满结束
课题组每半年举行的掼蛋比赛不仅显著增进了同学老师间的友谊,还活跃了科学氛围,是实验室广受欢迎的益智活动。2020年1月11日早九点,课题组第三届掼蛋比赛准时开赛。不少前两届比赛中成绩斐然的同学因毕业或外出交流遗憾缺席,加上对“新鲜血液”们战绩资料的缺乏,本届掼蛋争霸赛风云变幻。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19/11/04>
记九华山秋游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秋风飒飒,问道青阳。此次秋游,我们选定青阳县九华山风景区,完成了一次身心灵的饕餮盛宴!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19/10/12>
我和我的祖国——感受建国七十载的波澜壮阔
国庆假期刚刚结束,但是实验室成员们的爱国热情依然不减,10月9日,部分老师和同学们来到大礼堂观看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通过七个故事感受了建国七十载祖国的风风雨雨和波澜壮阔。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19/09/23>
金秋轰趴-花好月圆人团圆
2019年9月22日,秋高气爽,风轻云淡。实验室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次组内大活动,本次活动由康晋霆师兄组织。20余人踊跃报名,从本科生到博士生,还有李王晔老师,慧敏老师和她的两个萌宝。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19/09/18>
前任大师兄寄语:读博是一种修行
前任大师兄的读博心路历程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19/09/01>
“大师兄”交接仪式顺利举行
做表率,挑重担;中流砥柱,定海神针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19/07/01>
接过接力棒,跑好接力跑——记2015级本科生毕业
来自本课题组的三位优秀毕业生也从这里走出了人生中重要的一步。其中,黄淋清同学毕业后将怀揣梦想远赴重洋,前往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地质系继续深造;王琳同学将前往北京大学地空学院继续深造;肖子聪同学毕业后将留在中国科大继续深造。他们的未来令人无比期待。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19/06/26>
上镜初体验之《陌上花开•等你归来》
是明朗的六月呀,实验室小伙伴们参与拍摄的中国科大暖心短片《陌上花开•等你归来》正式上线。《陌上花开•等你归来》系列短片呈现了一个归国人才的侧影。今早、明朝、白天、夜到,场景转换,识自本心。穿上实验服,有条不紊,潜心学术;站在白板前,滔滔不绝,成果输出;回归生活,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尽管有时也会困倦于日复一日的庸常,苦恼于陷入琐事的循环,不必胆怯,“如果我说「生命不止前进倒退也还有上下」,你可懂我希望你也向左向右看?”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19/04/13>
嘿,科研人,春天提醒你出去放松啦
经历了几日的阴雨绵绵之后,春光乍泄,温暖寰宇,和煦的春风和万物复苏的景象吸引着大家走出房间,走进自然。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19/04/07>
樱花浪漫碧湖畔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19/01/21>
忆往昔,展未来——金属稳定同位素实验室2018年会特辑
2019年1月19日,课题组《2018年度总结暨2019工作计划》报告会如期而至。会议于环境资源楼824会议室召开,分为上午、下午专场,各专场又分为上下半场,共有41人参与。课题组老师、特任副研究员、博士后、硕博研究生及大三、大四本科生分别参与报告,回首往昔,展望未来。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19/01/12>
课题组掼蛋比赛
2019年1月12日,课题组成员组织掼蛋比赛,活跃科学氛围,增进同学老师间的友谊。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18/12/15>
遇见水乡——周庄-乌镇行
2018年12月14日,冬月,淡淡烟雨,天气微凉。课题组的老师同学们满怀期待,踏上探访水乡的奇妙之旅。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18/10/09>
课题组成员参观校史馆
2018年9月28日,课题组成员组织参观校史馆,沿着一个个展厅,同学们有序参观,一同览科大校史,感受科教报国的精神。同学们走过一条条展廊,看墙壁上图文铭刻下的科大的曲折历史。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18/09/20>
纪念中国科大建校60周年有感
祝科大生日快乐,越来越好!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18/04/06>
清明踏青——金寨游
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场清明雨之后,原来迅速升温的天气变得凉爽起来。4月6日,我们实验室一行人伴着春风前往金寨踏青。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18/03/14>
金属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实验室参与学院开放日
2018年3月10日和11日是一年一度的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开放日,我实验室也积极参与其中。来自地空学院和少年班学院的大一新生参观了我实验室。参观期间,黄方老师为大一新生介绍了地球化学专业的研究领域,金属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实验室的实验室建设、具体的研究方向以及近年来的工作进展。同时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并为此与同学们展开了有趣的讨论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18/03/12>
《厉害了,我的国》观影活动
开学之初,在黄老师的组织下,大家相约影院观看了大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此次观影活动参加者有黄老师、黄建师兄、丁昕老师、陈玲、陈振武、靳启祯、刘梦蜀和田兰兰,此外还有一名小小朋友,丁昕老师家的小可爱。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18/02/25>
来自曾振同学的前值班小记
转眼之间,假期已经结束了,又到了开学的日子,实验室的各位成员也逐渐开工,今天小编我收到了来自曾振曾老板发来的《年前值班小记》,不敢怠慢,赶紧登上。在去年最后的一段时间里,曾同学在实验室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17/11/12>
林山-竹海二日游
丁酉之秋,秋服将成,本科五六人,硕士六七人,博士七八人,随长携幼游于太湖之滨。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17/09/18>
黄元宝来我实验室参观指导
2017年9月17日下午,聪明呆萌的黄元宝小朋友参观并指导了金属稳定同位素实验室的工作。他没有修改Neptune plus的测量流程(关机),但是尝试使用了高分子膜,并对标签纸进行了排列组合。元宝刚满两岁八个月,是到我们实验室最年轻的参观者。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17/09/01>
秋游-2017年秋
今年的秋游活动地点选在巢湖,由组内邓庚辛同学和程文瀚老师统筹安排。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17/07/22>
大暑-天鹅湖暴走
今日大暑,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天气最热的时期。在黄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实验室一行6人来到天鹅湖开始我们的暴走计划。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17/04/05>
2017年樱花树下全家福
4月5日,又是一年老北门樱花盛开的日子。下午1点,实验室的老师同学们聚在樱花树下合影留念。年复一年,樱花谢了又开,人儿走了又来,咱们实验室自有传承在,朝气不输三月,繁荣更胜云樱。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17/04/03>
巢湖岸上草原春游
在紧张工作一个多月后,本着振奋精神,重新出发的良好愿望,组内大部分的老师和同学在清明假期来到巢湖岸上草原游玩。
查看详情>>>
【团队活动】
<2017/04/02>
【球讯】东区球场MC队 2:3 惜败One Time队
4月2日上午,本实验室足球队(MC)与学院其他课题组的足球爱好者(One Time)进行了一场足球友谊赛。虽然是业余级别的比赛,但大家还是奉上了一场精彩的赛事。
查看详情>>>
【科研进展】
<2025/05/19>
NC | 中国科大利用嫦娥样品月壤的硅同位素揭示月球正反面太空风化差异
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返回月壤样品为研究月球正反面的差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中国科大地空学院黄方团队和秦礼萍团队合作,通过对比嫦娥五号和六号返回月壤样品的硅同位素数据,揭示了月球背面相比于正面有更强烈的太空风化特征。
查看详情>>>
【科研进展】
<2025/04/02>
EPSL | 钡同位素制约中元古代早期海洋钡循环
该研究通过对中元古代海相碳酸盐岩进行高分辨率的Ba同位素组成分析,重建了早期低氧海水的Ba同位素组成,验证了低氧海水沉积岩中的Ba同位素组成示踪早期海洋生物生产力的潜力和潜在问题,理清了早期海洋Ba循环过程,为该新兴指标在深时地球-生命协同演化研究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查看详情>>>
【科研进展】
<2024/09/18>
EPSL | 姜鼎盛、黄方等:Rb同位素揭示马里亚纳岛弧俯冲板片脱水和熔融
铷是流体活动元素和不相容元素,其同位素第一次被用来识别俯冲物质的类型。
查看详情>>>
【科研进展】
<2024/07/12>
NSR |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关键因素:海水中有毒硫化物和钡离子的移除
查看详情>>>
【科研进展】
<2024/07/10>
Lithos | 层状侵入体的形成:来自钒同位素的视角
查看详情>>>
【科研进展】
<2024/07/06>
EPSL | 现代大洋的铷循环——来自铷同位素的认识
查看详情>>>
【科研进展】
<2024/07/05>
GPL | Ba同位素指示岩浆流体控制Li-Cs-Ta型花岗伟晶岩的形成
查看详情>>>
【科研进展】
<2024/05/27>
高精度硅酸岩银同位素分析
查看详情>>>
【科研进展】
<2024/05/23>
EPSL | 高精度镁同位素数据揭示岩浆演化过程中的镁同位素分馏行为
查看详情>>>
【科研进展】
<2022/10/25>
石榴石如何控制榴辉岩深熔和埃达克熔体演化时的铁同位素分馏?
石榴石(A3B2Si3O12, A和B分别代表+2和+3价的金属元素)是重要的富Fe和Fe2+的矿物,它的分离结晶可以导致大陆弧岩浆的Fe亏损和氧逸度升高,驱动大陆弧岩浆向钙碱性序列演化,引发大陆地壳从镁铁质向长英质转化。Fe2+相比Fe3+更加富集轻Fe同位素,以及石榴石中的Fe2+与O是八配位,致使石榴石富集轻Fe同位素。因此,石榴石在源区残余和分离结晶是怎样影响岩浆岩的Fe同位素组成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查看详情>>>
【科研进展】
<2022/10/25>
地幔榴辉岩由熔体高压结晶形成
金伯利岩中不仅产出金刚石,还存在包括地幔榴辉岩在内的各种捕虏体。这些地幔榴辉岩捕虏体能够为克拉通的形成和演化、大陆地壳的生长以及金刚石的形成提供重要信息。关于地幔榴辉岩的成因存在长期争论,其核心问题最终聚焦在两个假说:俯冲模型认为地幔榴辉岩代表经历俯冲变质的古洋壳,而岩浆模型认为地幔榴辉岩是深部地幔熔体高压结晶的产物。
查看详情>>>
【科研进展】
<2022/10/25>
V和Fe如何从岩石圈进入水圈?
风化过程控制了地球外部各圈层(岩石圈、土壤圈、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的物质循环。化学风化使得岩石发生分解并形成新矿物,释放溶解性元素进入河流和海水中,改变了河流和海水的化学成分,这对于宜居星球和生命的演化至关重要,是目前地球科学关注的热点问题。V和Fe是重要的生命相关元素,它们是如何通过风化过程从岩石圈进入水圈的呢?
查看详情>>>
【科研进展】
<2022/10/25>
黄土-古土壤中的锌同位素组成变化
锌(Zn)是生命必须的微量营养元素,在生物的代谢、生殖和遗传信息表达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Maret, 2013)。因此,需要了解沙尘活动对Zn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潜在影响。Zn同位素是认识Zn地球化学行为的重要工具。然而由于观测资料的匮乏,沙尘的Zn同位素组成(δ66Zn)对源区变化、风力分选以及较干旱区域内化学风化过程的响应尚不够清楚(Schleicher et al., 2020)。本研究测定了黄土高原驿马关黄土-古土壤剖面的Zn含量和同位素组成,结合淋滤实验(pH为5的醋酸铵缓冲溶液),我们考察了δ66Zn与粒度分布(GT32)和磁化率(Xfd)等经典气候指标的内在联系(Hao et al., 2012),厘定了Zn在沙尘与冰期-间冰期气候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
查看详情>>>
【科研进展】
<2022/10/22>
长江三角洲典型水稻土剖面铜迁移与同位素分馏特征
铜同位素是研究土壤中铜循环的良好指示剂。铜有两个稳定同位素65Cu和63Cu,铜同位素在氧化还原和吸附作用以及进入矿物晶格取代其他金属离子过程中都可以产生明显的分馏,因此,不同的过程会在土壤中留下不同的铜同位素特征。
查看详情>>>
【科研进展】
<2022/10/22>
钡和铷同位素研究揭示了稀有金属如何随流体运移和富集
战略金属矿产对于国家经济和安全意义重大。稀有金属元素的超常富集是战略金属成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而热液流体为稀有金属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运移载体。传统手段只能间接了解成矿物质的来源,流体活动金属的稳定同位素则可直接示踪稀有金属的来源,揭示成矿元素在地壳和地幔中的运移与富集成矿过程。
查看详情>>>
【科研进展】
<2022/10/21>
洋岛玄武岩钡同位素示踪地幔过程
洋岛玄武岩(ocean island basalt, OIB)由深源的地幔柱在地球浅部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OIB为研究深部地幔成分提供了重要窗口,并揭示了地幔中俯冲再循环的地壳物质的存在。基于对OIB的放射成因同位素组成的研究发现,地幔成分高度不均一,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地幔端元:亏损地幔 (DMM)、富集地幔1(EM1)、富集地幔2 (EM2)、高μ (μ=238U/204Pb,HIMU)、FOZO (高3He/4He) (White and Hofmann, 1982; Zindler and Hart, 1986; Hart et al., 1992)。虽然普遍认为地幔端元的形成与不同地壳物质的俯冲有关,但是不同地幔端元的明确成因一直以来有所争议
查看详情>>>
【科研进展】
<2022/10/21>
什么控制了矿物中Ca同位素平衡分馏系数?
矿物间Ca同位素平衡分馏系数是定量解释Ca同位素观测结果的前提,已有不少研究获得了矿物间的Ca同位素平衡分馏系数,但对其控制因素还不清楚。我们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角闪石、黄长石、钠辉石等在高温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含Ca矿物,并汇总了已发表的矿物Ca同位素平衡分馏系数(数据以Excel表格形式上传到了论文的附件中)。在此基础上,我们探究了力常数(键强)、键长、配位数、阴离子、固溶体成分效应以及压力效应对Ca同位素平衡分馏的影响。
查看详情>>>
【科研进展】
<2022/10/18>
Ba同位素指示亚速尔群岛OIB源区中富集物质来源
亚速尔群岛(Azores)洋岛玄武岩(OIB)具有非常大的Sr-Nd-Pb同位素变化范围,表明其地幔源区含有组分不均一的富集端元,但对其来源还没有统一的结论。本研究对Azores的OIB样品的Ba同位素进行分析,揭示其地幔源区较浅部位可能含有具有俯冲流体交代特征的再循环地幔楔组分。
查看详情>>>
【科研进展】
<2022/02/10>
开发重晶石的Ba和Sr稳定同位素方法
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高精度的 Ba同位素(δ138/134Ba)和稳定Sr同位素(δ88Sr)在地球化学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重晶石是Ba的主要矿物之一,也是记录Sr同位素的重要工具。重晶石的Ba同位素数据为古环境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对制约海洋环境变化以及全球Ba循环有重要意义。稳定成因Sr同位素也可用于纪录海水同位素组成变化与制约海洋碳循环,以及理解沉积后和成岩过程。因此,对重晶石中的Ba和Sr进行同位素分析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
由于重晶石在水和无机酸中超低的溶解度(Ksp=10-9.96),样品消解是这类样品进行同位素测试时最大的难点。目前主要的消解方法有:碳酸钠置换法,络合法,HI 溶解法和水提取法。其中,碳酸钠置换法流程相对便捷并且安全,可以获得足量的Sr进行分析。我们基于前人的研究,开发了同时适用于重晶石的Ba和稳定Sr同位素分析的碳酸钠置换法,并检验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查看详情>>>
【科研进展】
<2022/02/09>
JUSTC |致广大而尽精微:重新厘定洋中脊玄武岩的钡同位素组成
论文信息:Xiao-Yun Nan*, Hui-Min Yu, Jin-Ting Kang, Fang Huang. (2022) Re-visiting barium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mid-ocean ridge basalts and the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Doi: 10.52396/JUSTC-2021-0276.
查看详情>>>
【科研进展】
<2022/02/06>
高精度的Ba同位素分析方法建立
建立高精度同位素分析方法是应用同位素体系研究地质过程的前提。目前国际上仅有几个小组建立了Ba同位素分析方法,已经发现自然界存在较大的Ba同位素分馏。但是,这些分析方法存在的重要问题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参考标准来验证不同实验室的分析流程以及进行实验室之间数据的比较。考虑到上述问题,中国科大金属稳定同位素实验室南晓云等人在国内首次建立一个高精度的Ba同位素分析方法。
查看详情>>>
【科研进展】
<2022/02/06>
NIST SRM683及国际岩石学标样的Zn同位素组成
本研究基于目前国际上Zn同位素标样即将告罄的情况,试图开发一个量足够大,可供世界范围各同类实验室长期使用的Zn同位素标样。为了方便国际上各实验室间数据的比对,需要这类国际标的同位素组成均一。
查看详情>>>
【科研进展】
<2022/02/06>
岛弧火山岩中斜长石的生长过程:大洋岛弧岩浆房中发生了什么?
火山活动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密切关注的一种地质现象,火山爆发壮观的景象和极其巨大的破坏力使人们畏惧,古罗马著名的城邦庞培就是由于维苏威火山的突然爆发而毁于一旦。因此在众多古老的文明中火山活动都被认为是代表了神灵的威严。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火山活动是地球深部岩浆向浅部运移并最终喷出地表的过程,是壳幔物质循环的重要场所。位于板块边界处的俯冲带是地球上地质作用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也形成了众多的岛弧火山,据推算每年岛弧产生的熔体约占全球地幔产生熔体的15%。因此研究俯冲带火山岩浆房中岩浆的演化过程,对于了解全球火山喷发的规律以及岩浆的来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地壳的形成及演化过程、幔源岩浆在壳内的分异以及壳幔相互作用。
查看详情>>>
【科研进展】
<2022/02/06>
黄土制约上地壳铁同位素
上地壳铁同位素平均组成对于研究铁在地表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有重要意义。
查看详情>>>
【科研进展】
<2022/02/06>
部分熔融和熔体渗滤过程中Cu同位素分馏:以Alps造山带Baldissero和Balmuccia地体橄榄岩为例
铜(Cu)是一个中等挥发性的亲硫亲铜元素,具有三个价态(0,+1,+2)。Cu有两种同位素,63Cu(30.83%)和65Cu(69.17%)。Cu同位素分馏已经被用于研究一系列重要的科学问题,例如:太阳系早期演化、地球核-幔分异、壳慢相互作用、大陆风化、生命演化、热液活动和斑岩铜矿成因。近期研究揭示,上地幔的Cu同位素组成非常不均一,δ65Cu(相对于国际标样NIST976)可以从‒0.68‰变化到1.82‰。前人认为如此巨大的Cu同位素组成是由陆壳物质再循环导致。然而笔者发现,即使没有受到壳源物质改造的橄榄岩同样具有不均一的δ65Cu = ‒0.24 ~ 0.19‰,说明一些未被识别的地幔过程影响了地幔的同位素组成。因此, 在利用Cu同位素研究壳慢相互作用之前,必须准确制约Cu同位素在地幔熔融和熔体渗滤过程中的分馏方向和分馏尺度。
查看详情>>>
【科研进展】
<2021/11/09>
中国科大利用多同位素联合示踪岛弧岩浆岩的混杂岩起源模型
近日,中国科大地空学院黄方教授团队在古俯冲带弧岩浆岩的mélange成因模型上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地球科学重要期刊《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上。论文第一作者是中国科大博士后郝露露(现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通讯作者是郝露露和中国科大南晓云特任副研究员。其他合作者有英国卡迪夫大学的Andrew Kerr、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吴元保教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王浩副研究员以及中国科大的黄方教授和李思奇(现为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博士生)。
查看详情>>>
【科研进展】
<2021/05/09>
利用铁共沉淀法和MC-ICP-MS测定碳酸盐岩V同位素组成
海洋碳酸盐岩的V同位素组成(δ51V)是示踪全球古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的潜在指标。尽管目前高精度的V同位素分析方法已经建立,多种地质标样的δ51V值已被报道,但现有的V同位素分析方法并不能对碳酸盐岩样品进行分析。这是因为,碳酸盐岩样品的V含量很低(通常低于10 ppm),而在V同位素质谱测试时通常需要6-10 μg V,因此上样量需高达几克,样品溶液中如此大的离子量会导致树脂过载而无法有效将V与其他基质元素分离。我们在前人建立的方法基础上,增加了铁共沉淀流程(图1)来预富集样品中的V元素,接着通过离子交换树脂除去引入的Fe,样品进一步纯化后,用MC-ICP-MS测量(样品-标样间插法)样品的δ51V值。
查看详情>>>
【科研进展】
<2020/10/12>
从意外发现到封面文章:水提取法测量重晶石Ba同位素
重晶石(BaSO4)是Ba的主要矿物之一,其化学性质稳定、分布广泛、保存率高,对于反演古海洋生产力,制约海洋环境变化以及全球Ba循环有重要意义。重晶石的Ba同位素数据可以为古环境的研究提供新的手段,但是重晶石Ba同位素测量很有挑战,其难点在于重晶石难溶于水和酸。虽然碳酸钠置换法能精确地测量重晶石Ba同位素组成,长期外部精度δ137/134Ba好于0.05‰ (2SD),但是该方法却非常费时费力,并且需要耗费大量的实验耗材。因此,重晶石的Ba同位素数据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发。
查看详情>>>
【科研进展】
<2020/04/30>
大闸蟹产地判别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追溯高质量农产品的来源对于食品安全和规范市场秩序至关重要。不同产地的蟹产品价格相差巨大,优质的中华绒螯蟹经常被用“洗澡蟹”来冒充和替换以牟取经济利益。然而,之前一直缺乏产地溯源的有效技术手段。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建立了Sr同位素对中华绒螯蟹的溯源方法。
查看详情>>>
【科研进展】
<2020/04/06>
缅甸翡翠的Si同位素数据揭示了俯冲带弧前流体硅质的来源
“霞绮浓披翡翠,晨光巧上珊瑚”。翡翠被誉为“玉中之王”,翡翠又称硬玉岩,是俯冲带典型的高压低温变质岩。其中,白色硬玉岩为流体直接沉淀形成,绿色硬玉岩为流体交代超基性岩形成,因而,硬玉岩可以有效的记录俯冲带流体特征。
查看详情>>>
【科研进展】
<2019/03/18>
大陆上地壳的Ba同位素组成
同位素地球化学应用的先决条件是确定地球重要储库的同位素组成。大陆上地壳强烈富集高度不相容元素Ba,因此是Ba元素最重要的储库之一,研究大陆上地壳的Ba同位素组成特征非常重要。研究大陆上地壳的Ba同位素组成特征非常重要。 本研究对71件大陆上地壳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包括花岗岩、黄土、河流沉积物和冰碛岩)进行系统性的Ba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显示,大陆上地壳具有高度不均一的Ba同位素组成,其δ137/134Ba变化范围为-0.47 ~ +0.35‰.
查看详情>>>
【科研进展】
<2019/03/18>
蚀变洋壳Si同位素组成
本研究分析了经过低温海水蚀变和高温热液蚀变的洋壳样品的硅(Si)同位素。这些样品来自东太平洋洋隆(IODP 1256),包括了经过不同蚀变温度、不同水岩作用的玄武岩和辉长岩。结果显示,这些样品的硅同位素较均一,δ30Si的范围从−0.38‰到−0.27‰,平均值为−0.32 ± 0.06‰ (2SD, N=50)。该钻孔的硅同位素组成与全球新鲜的洋中脊样品的硅同位素组成在误差范围内一致(−0.27 ± 0.06‰, 2SD; Savage et al., 2014),与样品的深度和蚀变程度、蚀变温度等都没有关系。这说明,无论在低温海水蚀变过程中还是在高温热液蚀变过程中,在蚀变洋壳的全岩尺度上,硅同位素都没有发生分馏。
查看详情>>>
【科研进展】
<2019/03/18>
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计算硅酸盐熔体中同位素扩散系数
扩散是物质迁移的重要方式。在地球科学中,扩散对制约侵蚀、沉积物埋藏、岩浆冷却等地质过程的时间尺度起着关键作用。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扩散作用,即使相对质量差很小的稳定同位素也可以产生显著的同位素分馏,该分馏会被矿物环带记录下来,可以用来研究岩浆体系中矿物的居留时间、原始岩浆的组成,以及变质事件的持续时间。首次利用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的方法计算了MgSiO3和Mg2SiO4熔体中Mg同位素扩散的β值。同时结合“假同位素”法,得到了不同温度下Mg2SiO4熔体中Mg同位素的β值.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