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访问量:

欢迎访问! 登录

组会:基于CE-6样品对月球背面的最新系列研究——张惠妍

更多组会报告

基于CE-6样品对月球背面的最新系列研究——张惠妍

罗翠华,Aug. 3, 2025

月球正面与背面在地质、化学和物理性质上存在显著差异,CE-6样品的研究为这一现象的成因提供了新线索。样品采自南极-艾特肯盆地(SPA)的Apollo撞击坑,该区域是月球上最大、最古老的撞击盆地之一,可能记录了早期撞击事件对月幔的深度改造。研究发现,CE-6玄武岩的主量元素特征与Apollo 1212051样品相似,表明两者可能源自类似的月幔源区,并提出了石榴子石残留体模型和复合地幔源模型两种演化机制。

南极-艾特肯盆地(SPA).png

1 南极-艾特肯盆地(SPA)的Apollo撞击坑

 月幔水含量的分布是理解月球热化学演化的关键。CE-6样品的研究揭示了背干正湿的新现象,估算其月幔水含量仅为1.1±0.5 μg/g,显著低于月球正面样品的1–200 μg/g。氢同位素分析显示,磷灰石的δD值较高,而熔体包裹体的δD值较低,可能与脱气过程有关。这一发现支持了月球水分布具有异质性,且与Th元素浓度的二分性一致,验证了水含量二分性假说。    

CE-6月幔水含量.png

2 CE-6月幔水含量

CE-6样品还记录了月球背面两期火山活动:早期活动(42亿年前)源区富含KREEP物质,而晚期活动(28亿年前)源区贫KREEP物质,表明KREEP元素并非维持晚期火山活动的必要条件,壳体厚度可能是主要控制因素。此外,CE-6玄武岩记录了约28亿年前的古磁场强度(5–21 μT),证明当时月核仍具有活跃的发电机制,反驳了“3 Ga后磁场持续衰减的模型,并提出了核心结晶或底部岩浆洋驱动两种可能的机制。

月球地幔存在“水含量二分性”假说.png

月球地幔水含量二分性假说示意图

   这些研究成果为月球二分性、水分布、火山活动和磁场演化提供了全新视角,揭示了月球背面地质历史的复杂性。未来研究可以结合更多样品和遥感数据,进一步验证这些假说,深化对月球内部演化的理解。

附加信息:

讨论板块

你必须登录之后才可以参与讨论。

通讯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环境资源楼814
邮政编码 230026
电子邮箱 zbj0601@ustc.edu.cn
电话 +86-551-63606255
皖ICP备050025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