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访问量:

欢迎访问! 登录

组会:早期地球的故事——肖子聪

更多组会报告

早期地球的故事——肖子聪

邓晰,Oct. 25, 2024

       约四十五亿年前,在宇宙的一角,一个巨大的星际分子云在超新星爆发的扰动下开始坍缩。这个星云主要由氢气(~95%)和氦气组成,其中夹杂着约1%的尘埃。这些尘埃颗粒,大小在5纳米到2.5纳米之间,由炭质和硅质材料构成,它们在星际空间中循环,经历着变质、挥发、退火和打碎等过程。这便是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也是最为广泛接受的假说。

      恒星的形成经历了多个阶段,而对这些阶段划分有很多标准。简单来讲,太阳系的形成经历坍缩包层、吸积盘的形成,以及吸积盘的消散。这些阶段涉及到角动量守恒和离心力与重力的平衡,早期太阳风作用以及巨行星的吸积。

      球粒陨石是早期太阳星云过程的遗迹,它们包含了球粒、CAIs(钙铝包体)和基质。CAIs和球粒的形成时间是研究早期太阳星云的关键,我们熟悉的太阳系的年龄(45.67亿年)也就是从CAIs中获得的,将CAIs从太阳星云中凝聚(condensation)出来作为太阳系开始形成的标志。而行星的形成经历卵石/星子吸积、气体吸积、轨道迁移等过程。研究表明火星形成在CAIs之后约1.8百万年,在行星盘消失前就已经形成。行星盘消失之后,还可能发生大碰撞和后期吸积。典型的就是原始地球发生的一次大撞击时间,一个类似火星(也可能是金星)大小的分异行星与原始地球发生碰撞,抛射出的部分物质经历后期吸积形成了月球。

      而地球的水可能来源于多种途径,主要有两种假说。原位吸积假说认为水在硅酸盐颗粒上的吸附,原始富氢大气的氧化是地球上水的主要来源。而水的输运假说认为地球上的水是外来的,包括卵石雪(Pebble Snow)、广泛的供应区(Wide Feeding Zones)和外部污染(External Pollution)。而原位假说由于内太阳系的气体比较干燥,同时无法解释地球的D/H比等存在诸多质疑。

      不同类型的岩石行星在大小和氧逸度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与它们的形成和演化历史有关。有研究表明从月球、火星到地球,随着行星体的增大,行星体特别是硅酸盐部分氧逸度逐渐升高。

行星大小和氧逸度.png

图1 行星大小和氧逸度(Dengjie et al., 2020)

附加信息:

讨论板块

你必须登录之后才可以参与讨论。

通讯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环境资源楼814
邮政编码 230026
电子邮箱 zbj0601@ustc.edu.cn
电话 +86-551-63606255
皖ICP备050025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