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访问量:

欢迎访问! 登录

新闻:“中英关键带重大国际合作项目2018年度进展会议”在中国科大地空学院召开

【学术会议】

更多新闻

“中英关键带重大国际合作项目2018年度进展会议”在中国科大地空学院召开

金属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实验室,Nov. 6, 2018

2018年11月3日至4日,中英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自然和人为作用下红壤关键带演化过程及其对生态功能的影响”2018年度进展会议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由我课题组承办。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广东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的4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地球关键带(Earth's Critical Zone)是指植被冠层到地下水的连续体域,包含了地球上能量和物质交换最活跃的圈层,是维系地球生态系统功能和人类生存的关键区域,是21世纪基础科学研究的重点区域。红壤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活跃,但也面临水土流失、酸化板结化等严峻的土壤退化问题。本项目以典型红壤关键带为研究对象,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开展研究,系统研究自然和认为作用下红壤带的关键过程、速率及其驱动机制,将为理解并寻求提高红壤生态系统抵御退化的能力及可恢复性提供科学依据,为红壤水土资源可持续管理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2018072301.jpg

11月3日上午的报告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方教授和秦礼萍教授主持。上午9时整,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张甘霖研究员致辞,表达了对各课题进展的期许。随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高磊副研究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王艳玲教授等汇报了课题“红壤关键带多尺度水文过程及其驱动下的物质迁移与模型模拟”的年度进展,针对关键带复杂的水土耦合过程,通过现场监测、剖面研究、水文模型等建立起多种时空尺度下的关键带水文图景,揭示了水文驱动下关键带碳氮迁移与转化的过程。参与该课题的研究生也汇报了各自的成果。

2018072301.jpg

11月3日下午的报告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彭新华研究员主持。广东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刘同旭研究员、王琦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秦礼萍教授和黄方教授汇报了课题“红壤关键带铁循环耦合碳氮转化过程及其生态功能”的年度进展。刘同旭研究员以土壤微生物为核心,深入探究了微生物在关键带铁循环耦合碳氮转化过程中的角色与功能;王琦研究员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了人-地耦合系统的演变格局与过程;秦礼萍教授和黄方教授从金属稳定同位素的角度,阐述了关键带铁、铬循环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与碳氮循环的耦合过程。随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杨金玲研究员、宋效东副研究员和吴华勇助理研究员汇报了课题“红壤关键带土壤风化与形成的关键过程、速率及其驱动机制”的年度进展,通过土壤物理、生物地球化学等研究手段,定量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与管理方式下红壤的风化与形成的关键过程、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2018072303.jpg

11月4日上午,项目参加人员总结凝练了各课题的年度进展,讨论了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和各课题的研究任务。

2018072301.jpg
通讯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环境资源楼814
邮政编码 230026
电子邮箱 zbj0601@ustc.edu.cn
电话 +86-551-63606255
皖ICP备05002528号-1